一、脑梗康复医院的综合康复理念
脑梗康复医院采取中西医结合及多种康复手段,致力于患者全面恢复。
临沂康复医院咨询电话:0539-8616785
(一)康复手段的多样性体现
康复医院的康复手段丰富多样,涵盖了多个方面。物理治疗主要有增强患者残存肌力、改善和活动全身各个关节、进行体位交换和转移动作、训练平衡协调能力等,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基本运动功能。作业治疗则训练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动作、职业性劳动动作、工艺劳动等,让患者在出院后能更好地适应生活。心理治疗根据患者心理不同阶段的改变进行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生活。临床康复通过护理和药物治疗等方法,预防并发症发生,减轻症状,促进康复。中医康复包括针灸、按摩、理疗等,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肌力和功能恢复。
(二)新技术带来的新希望
经颅磁刺激等新技术为脑梗康复带来了新的契机。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的脑调控技术,可直接利用磁电手段调控大脑皮层兴奋性,改善大脑神经元的可塑性,缩短常规脑损伤后自然恢复病程。例如,一位 46 岁的陈先生因脑梗左半身肢体不能动弹,在苏北人民医院北区医院康复科经过 10 次颅磁刺激治疗后,能起身站立、跨步行走、手腕翻转、握拳等。经颅磁刺激可能对脑梗患者产生一定的疗效,包括改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和情绪等方面,但具体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同时,经颅磁刺激仪的应用较为广泛,学科横跨神经科、精神科和康复理疗科,对于脑梗塞的康复治疗有不错的效果,尤其是在康复过程中,能帮助重塑患者脑部神经,改善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二、具体康复项目详解
(一)物理治疗的关键作用
物理治疗在脑梗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手段增强患者残存肌力,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运动能力。例如,利用现代医疗体操、传统体疗如气功、按摩等医疗体育方法,激发患者身体的潜能,逐步提升肌力。同时,改善和活动患者全身各个关节,主动或被动活动各关节,增强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进行体位交换和转移动作的训练,提高患者的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此外,训练患者的平衡协调能力,通过平衡训练、协调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在行走和日常活动中保持身体的稳定,降低摔倒的风险。
(二)作业治疗的生活意义
作业治疗对于脑梗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具有重大意义。作业治疗师专注于训练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动作,包括自己收拾个人卫生、自己吃饭、穿衣等。通过这些训练,患者能够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的照顾负担。同时,作业治疗还包括职业性劳动动作和工艺劳动的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让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逐渐适应出院后的生活,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和自信。例如,一位脑梗患者在经过作业治疗后,不仅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还重新开始了自己喜欢的手工制作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生活质量。
(三)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心理治疗在脑梗康复中不可或缺。脑梗患者往往会因为身体的变化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和康复效果。心理医生会定期与患者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例如,悲观的情绪、无法自拔的抑郁、漫无目的的焦虑会发生在每一个脑梗死偏瘫患者身上,所以心理治疗更加重要。起初,患者情绪消极,对治疗有抵触心理,非常不配合,康复师们便担负起了他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康复任务。通过心理治疗,患者的脸上有了笑容,也更加配合康复师的治疗。
(四)临床康复的全面保障
临床康复为脑梗患者提供了全面的保障。通过护理和药物治疗等方法,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针对梗塞引起的炎症和凝血状态,使用抗炎药、抗凝剂、降脂药等药物。减轻症状,促进患者康复。例如,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定期为患者翻身、更换衣物,保持患者身体的清洁和舒适。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为康复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
(五)中医康复的独特优势
中医康复具有独特的优势。针灸、按摩、理疗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肌力和功能恢复。中医做到了局部与整体的统一,治标与治本的统一,而且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一人一方,提高了治疗的效果,而且副作用比较小,治疗费用低。例如,昆明康瑞医院的中医治疗脑梗方法,主要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手段,结合现代医学技术,达到缓解脑梗症状、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修复脑部损伤的效果。该方法已经过临床验证,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等优点,为脑梗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三、康复训练与治疗方式
(一)肢体功能康复之路
肢体功能康复对于脑梗患者至关重要。在康复初期,可以先进行按摩等被动锻炼,由专业康复师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同时,还可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帮助患者活动各个关节,保持关节的灵活性。
随着患者病情的稳定和恢复,可以逐渐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先从床边站立开始,让患者在家人或康复师的帮助下,慢慢站立起来,适应站立的感觉。然后进行迈步训练,先迈出一小步,逐渐增加步幅和速度。在步行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姿势和平衡,防止摔倒。
上肢训练也不可忽视。可以进行被动运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助力运动、主动运动、器械性运动、抗阻练习等。例如,让患者进行上肢的伸展、弯曲、旋转等动作,或者使用一些简单的器械,如握力器、弹力带等,进行力量训练。ADL 训练也很重要,如上肢练习洗脸、穿衣、梳头、伸手取物等动作,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肢体功能康复需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同时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坚持训练。
(二)吞咽功能康复之法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可以借助专门的仪器进行刺激和训练。首先,通过早期的评价功能,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分级。推荐功能一至三级的患者应该及时留置胃管,除了早期进行床边的康复治疗之外,要在满足机体需要的同时加强营养。
对于功能四到六级的患者,可以在进食的同时进行摄食训练。例如,先从半流质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训练患者的吞咽能力。同时,要注意患者的进食姿势和速度,防止呛咳。吞咽功能七级的患者在营养基础上要更加注重饮食的健康,选择易于吞咽和消化的食物。
在康复过程中,还可以结合针灸治疗,刺激相关穴位,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同时,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如让患者进行吞咽口水、吞咽小颗粒食物等练习。经过训练后,大部分患者的吞咽功能能够得到恢复或减轻症状。
(三)心理康复的疏导作用
脑梗患者往往会因为疾病的打击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心理康复的疏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专业心理医生会针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倾听患者的心声,理解他们的痛苦和困惑。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并提供有效的应对方法。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是心理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可以经常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和温暖,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例如,家人可以陪伴患者一起参加康复训练,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如果患者的心理障碍较为严重,还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药物,如抗抑郁症的百忧解、赛乐特、舍曲林等,帮助患者缓解情绪问题。心理康复需要长期坚持,持续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康复方案,帮助患者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四、康复中的特殊注意事项
(一)康复训练原则与禁忌
康复训练应遵循早期干预、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等原则。早期干预有助于在疾病初期就开始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功能训练要按照先抑制异常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再加强软弱肌肉力量训练的顺序进行,且患侧功能重建训练为主,健侧代偿训练在后。
康复训练也有一些禁忌情况,如合并严重脑水肿、神经功能恶化、颅内压增高、频发癫痫、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不宜进行康复训练。
(二)偏瘫卧位姿势要点
健侧卧位姿势:瘫侧肩关节前伸,肘、腕、指关节保持伸直位,胸前放置枕头或衣物垫起患侧上肢。患侧下肢髋、膝关节自然屈曲,骨盆取内旋位。
患侧卧位姿势:患侧上肢保持伸展位,下肢半屈曲,患侧在后,健侧在前。患侧肩胛带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可在下方垫软枕,背部放枕头依靠。
仰卧位姿势:患侧肩关节外旋,上肢各关节伸展,下肢髋关节内收、内旋,膝关节屈曲,足掌平踏床铺。患侧肩关节下方垫方软枕,让肩胛骨向前凸,上肢肘关节伸展放在枕头上,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臀部下方垫枕头,使骨盆向前凸,防止髋关节屈曲和外旋。
(三)翻身运动的方式
被动翻身运动:为患者翻身时,需指导看护者对肩关节和髋关节同时用力,防止用力不当导致患者损伤。
助力翻身运动:患者有一定力量时使用。以患者自身用力为主,家人少许用力辅助。
自主健侧翻身运动:患者健侧下肢插到瘫侧下肢下面,将瘫侧上肢放到腹部,转颅及肩的同时,健足用力蹬床铺,瘫侧肢体随之翻向侧上方,呈健侧卧位姿势。
自主患侧翻身运动:患者健侧下肢伸向外侧并立膝,健足蹬着床铺。患者抬头、颈前屈、叉开腿的同时转上半身。
(四)床上训练的重要性
1.坐位及坐起训练:
床上被动坐起靠背训练:患者靠家人外力被动坐起后,背后放棉被、枕头、衣物等,下肢伸直,两手相握,伸肘放于身前桌子上,保持被动坐位平衡,反复训练。
床上助力坐起训练:患者取健侧卧位姿势,健侧肘及前臂尺侧支撑上半身,抬头抬身同时,肘及前臂随抬身动作向下移动,家人用手扶助患者健侧肩部或肘部,给予适当助力坐起。
床上自主坐起训练:患者自主坐起,注意保持上身正直舒适位置。
横纵向移行训练:依靠健侧肢体力量,逐渐带动患侧进行纵、横向平移。
2.上肢被动运动训练:
仰卧位上肢被动运动:肩关节可内收、外展、旋前、旋后等,注意保护肩关节和肘关节。
仰卧位肘关节及小臂被动运动:同样要注意关节保护。
腕及手指被动运动:注意关节保护。
咨询电话:0539-8616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