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俞穴:位于背部第 3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约两横指宽度),是肺的背俞穴,能调理肺气、止咳平喘。按摩时可采取坐姿,双手握拳,用指关节或掌心按揉该穴位,力度以感到酸胀为宜,每次按揉 3-5 分钟,每日 1-2 次,按揉后可适当热敷,增强效果。
列缺穴: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 寸,属于肺经络穴,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按摩时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穴位,边按边揉,每次 1-2 分钟,左右手交替进行,尤其适合咳嗽伴随鼻塞、咽喉不适的人群。
太渊穴: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是肺经原穴,能补肺益气、止咳化痰。按摩时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力度不宜过大,每次 2-3 分钟,每日 2 次,适合干咳无痰、气短乏力的人群。
推荐穴位:优先选择肺俞穴、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足三里穴(外膝眼下 3 寸,胫骨前肌外缘)。肺俞穴可调理肺部功能,膻中穴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足三里穴可健脾益肺,增强身体抵抗力。
操作方法:采用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距离穴位皮肤 3-5 厘米,以皮肤感到温热、无灼痛感为宜,每个穴位艾灸 5-10 分钟,至皮肤微微发红即可。艾灸频率为每周 2-3 次,避免频繁艾灸导致上火,艾灸后注意多喝温水,补充身体水分。
推荐部位:主要在背部肺俞穴周围、肩胛区(背部两侧肩胛骨周围)。这些部位对应肺部经络,拔罐可直接作用于肺经相关穴位,疏通经络、缓解不适。
操作方法:采用留罐法,选择大小合适的玻璃罐,用闪火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留罐时间为 5-10 分钟,避免留罐过久导致皮肤起水泡。拔罐频率为每周 1-2 次,拔罐后 24 小时内避免洗澡,防止受凉,若皮肤出现轻微淤血,属于正常现象,几天后可自行消退。
理疗前需明确自身症状,若咳嗽伴随高热、咳黄痰、痰中带血等情况,可能存在肺部感染,应先就医检查,不可单纯依赖理疗延误病情。
穴位按摩、艾灸、拔罐均为辅助缓解方法,若咳嗽持续超过 3 天未缓解,或症状加重,需及时结合之前提到的就医方式(拨打咨询电话 17653903120 或前往临沂市兰山区柳青街道武汉路与蒙山北路交汇小朱夏花园沿街 17 号就诊),由专业医生诊断治疗。
体质偏热、易上火(如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的人群,应减少艾灸、拔罐频率,可优先选择穴位按摩,避免加重上火症状;孕妇、儿童、年老体弱者进行理疗前,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确保操作安全。